九易春秋,风华正茂;九载耕耘,硕果累累。2017年6月9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Institute of 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Soochow University;FUNSOM)迎来了九周岁生日。九年来,在苏州大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及大力支持下,FUNSOM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图1. FUNSOM发展历程
广延名师博采中西之长
自成立以来,FUNSOM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经过九年的精心建设,FUNSOM以包容开放的胸怀,面向全球纳士招贤,形成一支中西融合、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核心团队:FUNSOM由著名纳米与光电子材料学家李述汤教授领衔组建,目前已拥有特聘教授28位、特聘副教授5位,核心成员全部具有海外/境外学习、工作经历。其中包括:
1、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李述汤);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迟力峰、刘庄、张晓宏);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揭建胜、康振辉、李青、李彦光、刘庄、马万里、唐建新、张秀娟);
4、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何耀、刘庄、唐建新);
5、“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张晓宏、刘庄);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对象”2人(刘庄、李彦光)。
顾问团队:FUNSOM聘请了20位专家学者作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含17位中科院院士)、3位名誉教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Alan J. Heeger教授;美国科学院及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A. Paul Alivisatos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CS Nano主编Paul S. Weiss 教授)、8位国际顾问,共同为FUNSOM的发展提供宝贵建议。
厚积薄发创科研新高点
围绕纳米材料与技术,面向四大产业领域,FUNSOM布局了五大研究方向,分别为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碳/硅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医学技术、结构化功能表面与界面、材料模拟与材料基因组。九年来,FUNSOM研究院已累计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平台、科研项目311项,总经费近4.45亿元。

图2. 研究方向
平台建设:2009年,FUNSOM获批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并在2014年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中获评优秀,获得滚动资助。2015年,FUNSOM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共建成立了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2016年,我院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此外,FUNSOM还获批了包括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江苏省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项目、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团队项目。
科研项目:截至目前,FUNSOM核心成员已获得国家级项目165项,总经费2.49亿元;省部级项目57项,总经费1422.2万元;其它各类项目74项,总经费1493.22万元。其中部分国家级项目列举如下:
资助类别 | 项目数 | 资助总金额 (万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 2 | 350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 | 3 | 158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研究项目 | 1 | 2676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 | 2 | 1000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主题项目 | 1 | 25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 | 6 | 480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子课题 | 1 | 37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 | 7 | 230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 4 | 718.33 |
论文与奖项:九年来,以FUNSOM为第一通讯单位共发表学术论文1154篇,其中IF>10的文章总计179篇。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在Science, Nature Comm., Nature Chem. Bio,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i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康振辉教授课题组、李述汤院士、Yeshayahu Lifshitz教授合作在高效光催化分解水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这是我校科研人员在该期刊上发表的首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该成果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四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1年1篇、2013年1篇、2015年2篇)。另外,核心成员共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李述汤2项、张晓宏1项),刘庄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等。

图3. 发表论文及经费示意图
成果转化:FUNSOM始终致力于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重视成果的产业化应用。2016年, FUNSOM团队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于2016年7月共同建立了江苏产业研究院-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获得的总投资经费超过3亿元。自此,FUNSOM形成了结合基础及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培育和企业孵化的完整链条。另外,FUNSOM累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8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PCT专利2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国际影响力:强大的科研实力让FUNSOM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国际影响力得到不断增强。多名教师担任ACS Nano, Biomaterials, Appl. Phys. Lett.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副主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获得了包括高被引学者等在内的各种国际荣誉表彰。
荣誉类别 | 获得者 |
全球高引用科学家 | 李述汤(2014-2016年) 刘庄(2015-2016年) |
中国高被引用学者(2014-2016年) | 李述汤、刘庄、廖良生、马万里 |
2016年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 | 孙宝全、李彦光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7年度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 迟力峰 |
2016年度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 | 迟力峰 |
2017年度 Biomaterials Science Lectureship | 刘庄 |
2016年12月,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以专刊形式(Adv. Mater., 2016, 28(47), 10343),报道了FUNSOM研究院在纳米科技领域的杰出科研成果与进展,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原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v28.47/issuetoc)。

图4. 《Advanced Materials》专刊
融合培养育国际化英才
FUNSOM的成立翻开了我校材料学、化学、纳米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学科建设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我院获得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资助,并在2014年4月的验收中获评A级;同年,顺利获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资助。2015年,“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获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017年5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我校材料科学、化学两个学科同时进入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九年来,FUNSOM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教科”、“学科”、“国际”三融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获得了国际媒体的高度评价。2016年11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刊登文章,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先锋”为题充分肯定了我院人才培养的建设成效(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index.com/supplements/nature-index-2016-collaborations/Institute-of-Functional-Nano-and-Soft-Materials-FUNSOM)。

图5. “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及《Nature》报道
目前,FUNSOM共培养硕士毕业生311人,博士毕业生57人。现有在读研究生426人,其中硕士生340人,博士生86人。为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FUNSOM自2012年起实施“优博论文培养计划”;并设置“科研奖学金”,积极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FUNSOM与多家国际著名高校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协议。截至目前,已累计接收滑铁卢大学Co-op学生共29人,FUNSOM进入“2+2”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12人,“3+1+1”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19人,“2+2”博士联合培养项目6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2人次。另外,共75人次获国家奖学金;35人获得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
研究院人才培养已取得累累硕果,部分学生获奖情况如下:
荣誉类别 | 获得者 |
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袁建宇 |
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汪超 |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 袁建宇、陆佳灵、徐忠杰 |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交叉创新一等奖 | 袁建宇、陆佳灵、徐忠杰 |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 陈倩、梁超、谌佳文 |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 吉飞、王思雯、�益军、顾宏亮 汤洵、吴福鹏、张倩楠、王晨晨 |
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 杨凯、汪超、钟旖菱 |
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 保秦烨、钟旖菱、彭飞、欧清东 |
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 | 陈倩、杨培培、宋雪娇等44项 |
协同创新汇聚全球资源
国内协同:FUNSOM密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深化产学研协同,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FUNSOM对接企业和市场,全面提升区域纳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能力,服务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以FUNSOM为基础组建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5月成功获得教育部、财政部认定,成为全国“2011计划”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逐步实现“科研、学科、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协同中心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围绕苏州工业园区区域发展确定的纳米光电子、纳米新材料、微纳制造、纳米生物医药、纳米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领域进行资源整合,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地方纳米科技相关产业发展。协同中心已形成了“需求导向―资源汇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一体化创新创业协同链,成功转化应用成果10余项,培育纳米科技企业18家,服务地方纳米企业近300家,产生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区域纳米重大需求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图6. 一体化协同创新链条示意图
国际协同:FUNSOM大力开展与国际知名高校院所的科研、教学合作,除联合研究中心和著名科学家国际实验室外,FUNSOM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国Grenoble INP Phelma学院、日本千叶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等十余所国际知名高校或研究所发展了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不定期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院所开展研讨会和学术互访。截至目前,FUNSOM共主办/承办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33次,接待参会人员1000余人次,接待各类短期来访外国专家500余人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岁月中,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继续秉承FUNSOM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知难而进、敢于争先的精神,用智慧与汗水构筑FUNSOM美好的新明天。
责任编辑:向丹婷 联系方式:dtxiang@sud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