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朱丽萍 教授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题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报告时间:2017年5月12日(星期五)下午2点
报告地点:909楼一楼B厅
摘要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包括多元金属组分化合物、多元金属组分固溶体、金属掺杂半导体以及半导体异质结等,可以通过调节金属组分和表面界面结构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使其集成了合适的禁带、匹配的界面、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抗光腐蚀等多方面优良特性,在光电器件、光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组近年来以ZnO、Cu2O、Co3O4、TiO2等氧化物半导体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并研究其能带结构,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同时结合纳米结构设计,获得性能优异的用于光催化全分解水的纳米结构材料。
简介

朱丽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3月于浙江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浙江省建材工业学校任教;1998年3月赴日本广岛大学留学,2002年10月获日本广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入选为151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2002年11月进入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企业横向联合项目等数项。主要从事半导体薄膜和器件、纳米结构材料及气敏传感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的研究,特别是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应用的研究,在新型氧化物半导体异质结及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以及应用研究、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气敏传感性能研究、纳米结构多金属半导体及其异质结在光催化中的应用等方向取得了一些突破和理论积累,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光电、传感器件和新型能源材料的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与关注。研究成果在Nano Energy,Small,J. Mater. Chem., Nanoscal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全部论文在SCI被他人引用3000多次,在有关国际会议作大会或分会报告12次。国内会议大会和分会邀请报告5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项。作为主要贡献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
联系人:孙旭辉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