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南京大学吴小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吕京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赵纪军教授与学院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围绕纳米科技人才培养展开深入研讨,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脉定向。学院教学副院长王璐、院长助理刘阳、教师代表文震、黄慧、马艳芸老师出席会议。

聚焦前沿:探索纳米人才培养新路径
会议伊始,王璐副院长系统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及我院纳米材料与技术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本专业构建了教科融合、学科融合、国际融合的“三融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培养毕业生一千余人,活跃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学生培养成效显著。接着,文震、黄慧两位专业教师代表分别展示了《纳米创新项目设计》、《纳米材料表征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成果,汇报了学院在理论与实践融合方面的探索,就课程建设中的难点及未来建设思路展开深入探讨。

专家把脉:建议夯实基础突破创新
与会专家对学院专业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南京大学吴小山教授指出,我院本科专业“紧扣时代需求与科技发展,走在国家产业部署的最前沿”。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学院在学科交叉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表示我院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特色鲜明,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特色,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
同时,与会专家也对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吴小山教授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教研室与教学团队的力量,彰显课程群的协同效应,形成教学研究-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的良性循环。”与会专家建议,应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进一步深化跨学科融合,做到“宽基础、重交叉、强实践”;同时,以培育智慧课程为突破口,开展集体教学研讨,以教研促进改革创新,培育具有纳米专业特色的一流金课。
擘画蓝图:打造一流纳米教育平台
王璐副院长表示,将认真吸纳专家建议,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基础能力培养;二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育高水平教改项目;三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工作闭环管理,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为学院申报国家级课程项目、建设特色鲜明的纳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和指导。

责任编辑:王 津